12月12日,記者從重慶新悅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悅陽”)獲悉,由該公司成功研發“電氣火災智防一件事” 系統平臺,有望實現火災防控從“被動應付”向“提前預防”。
近年來,隨著空調、電取暖等大功率電器負荷激增,導致漏電、線路短路引發火災。如何破局這一消防難題?數字化、智能化成為突破口之一。
記者在位于兩江新區的新悅陽智慧消防預警處置聯值中心看到,電氣火災智能防控系統的平臺上,正演示著這樣的場景:因家中的抽油煙機、電磁爐、電熱水器、空調等電器同時使用,用電負荷增加,系統發出二級預警,隨著使用時間的持續,超過額定電壓值,系統發出一級預警,除了跳閘保護,預警信息通過手機推送給業主、物業,物業人員、專業人員第一時間上門進行排查處置……
這套系統,便是“電氣火災智防一件事”。據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峰極智能創始人熊小伏介紹,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雄厚的科研團隊,他們用4年時間,深入老舊小區、醫院學校、高層建筑、地下通道等各類用電場景,分析電氣火災成因,同時回到實驗室進行模擬重現,基本掌握了城市建筑電氣火災萌發、發展、成災全過程規律,據此,提出了電氣火災智能防控的整體解決方案,研發了10余種系列化智能監測設備和數據應用與處置管控平臺。
如測溫式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通過對電氣線路導線溫度進行實時監測,并通過通信方式經邊緣計算終端接入平臺,實現導線溫升異常情況的實時監測預警,從而預防電氣火災的發生。
今年8月,璧山區某大廈一用戶家里溫度異常,系統通過對電氣火災智能防控系統終端設備智能斷路器接線觸點的溫度監測,以及導線線徑、材料、導線電流等多參數融合計算、研判,及時發出一級預警,通知了業主和網格員,并派專業人員現場指導排查。
經過了解,用戶同時開啟了3臺空調,并持續運行,導致線路絕緣層軟化,并有一段導線出線絕緣層燒壞,漏出金屬裸導線,電氣火災風險較高。專業人員勸導用戶避免同時使用多個大功率電器,建議用戶更換更高規格入戶導線,閉環處置完畢。
據了解,該成果已在解放碑地下環道、比亞迪儲能電站、紅星美凱龍商場、璧山中學等2.5萬多用戶場景中使用,發布預警信息11000多條,處置電氣缺陷1000多次,有效消除了火災隱患,提升了所在區域的城市安全水平,未來有望向全市進行推廣。